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51.12KB ,
资源ID:1024350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2435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pdf)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pdf

1、 2004, Vol. 25, No. 4 食品科学 基础研究68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 讨 论3.1 鲜叶固样与品种特性本试验中的 4 个品种鲜叶经蒸青固样后 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的差异明显 . 反映在感官审评上的特点是黄木 炎 福云 6 号和混合种的味感均为纯和或纯正 惟独佛手品种味感浓涩 且回苦 由此提示 鲜叶中生化成分的实际含量 除受固样方法本身的影响外 还可能因微观特性的影响而产生差异3.2 乌龙茶品种间加工技术的复杂性本研究分析比较了 4 个品种鲜叶成品乌龙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表明 这些主要化学成分在同等条件下的工艺过程中 不同品种间的变化并不遵循一种模式 而是呈现如此错综复

2、杂的消长关系 强烈地显现品种间的特异性 而形成了各自的品种风味 按本试验中的加工技术制造的 4 个品种乌龙茶 内质总分以黄木 炎 最佳 ( 表 3) 说明在此条件下 黄 木 炎 品种特性得到了最佳发挥 其他 3 个适制乌龙茶的品种 ( 除福云 6 号为不适制品种以外 ) 从品质水平来看 若能择优工艺技术 有可能进一步发挥其品种特性 加工出品质更佳的乌龙茶 生产实践证明 恰恰是凭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才制造出了为数不多的中外闻名的极品乌龙茶 如近年拍卖而价值昂贵的 铁观音王 武夷岩茶王等 就是在特定的技术和环境条件下制造出的 它们不仅是色 香 味 形俱佳的珍品 而且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也证实了乌龙茶

3、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 这就是精品乌龙茶品种间加工工艺技术的复杂性3.3 乌龙茶内质与主要化学因子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 4 个品种乌龙茶中的咖啡碱 黄酮含量与香气 滋味 汤色和叶底的综合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茶多酚 氨基酸 可溶性糖 酯型儿茶素 游离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与其内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出真正对内质或香味品质产生影响的化学因子主要是茶多酚 氨基酸和黄酮 而且 后两者对香味的作用具正效应对内质的综合影响茶多酚具负效应 黄酮为正效应 由此看来 虽然 4 个品种乌龙茶香味的形成与其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组成各异 但是 某些化学成分对整个内质或香味品

4、质的影响却具有一定的共性 可见 研究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风味化学 以上述生化因子作为理论依据之一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 张天福 , 戈佩贞 , 等 . 福建乌龙茶 M. 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85-205.2 杨伟丽 , 何文斌 , 张杰 . 湖南乌龙茶新工艺技术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2,18(4):914-921.3 何文斌 , 杨伟丽 , 张杰 . 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 J.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3,19(2):157-161.4 钟萝 . 茶叶品质理化分析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258-446.收稿日期 2003-06-10基金项目

5、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01KJD310003)作者简介 杨小明 (1963-) 女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活性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杨小明 叶允荣 王 萍 陈 钧 郭 涛(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摘 要 测 定了含不同浓度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活性 以及不同 pH 条件和热处理对银杏酸抑菌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 银杏酸对 G + ( 指GAs 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 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 抑菌活性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 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关键词

6、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酸 抑菌69基础研究 食品科学 2004, Vol. 25, No. 4Study on Anti-bacterium Activities of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s)and Ginkgolic Acids(GAs)YANG Xiao-ming YE Yun-rong WANG Ping CHEN Jun GUO Tao(School of Bi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Abstract Anti-micr

7、obial activities of EGbs contat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inkgolic acids and Ginkgolic acids were assayedand the different pH and heat treatment effects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inkgolic acids were assayed also.It was concludethat Ginkgolic acids in the EGb was the main anti-microbial ingr

8、edient, and showed specially strong inhibiting effect on G +bacterium,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acting time of Ginkgolic acids.Ginkgolic acids showed also certain heat stability.Key words EGb Ginkgolic acids anti-microbial中图分类号 Q946.8 文献标识

9、码 A 文章编号 1002-6630(2004)04-0068-04银杏 (Ginkgo biloba L.) 是我国的珍贵树种 叶 果均能入药 银杏叶中的黄酮和内酯对心 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以其为主要药效成分开发成的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简称 EGb)已成为欧洲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植物药 此外 EGb 还被制成多种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银杏酸 (Ginkgolic acids简称 GAs) 是银杏中除黄酮 内酯之外的另一种活性成分 存在于银杏叶 果和外种皮中 为 6- 烷基或 6- 烯基水杨酸 六位上接一链长 13-19 双键数

10、0-3 的碳链故为一同系混合物 1宫霞 2 周建新 3 等报道银杏叶提取物对多种食品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由于银杏叶提取物中成分较多 为探求银杏提取物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本文选用含有不同量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分离提纯的银杏酸为试验样品 对多种病原和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试验 为银杏叶提取物的合理作用 银杏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设备Mettler AE240 型电子分析天平 1810B 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OLYMPUS 显微镜 PHS-3C 型酸度计SPX-250B 生化培养箱 高压消毒釜 超净工作台 756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1.2

11、 试验样品EGb1( 购于江苏邳州富春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成分为黄酮 25.10% 内酯 8.90% 银杏酸 5 10 -6 ) EGb( 购于江苏邳州 成分为黄酮 24% 内酯 6% 由于实验室测定银杏酸含量为 1.12% 4 ) 银杏酸同系混合物 含量 90% 由本研究室制备 含量测定 4 使用时 称取一定量的 EGb1 EGb2 和银杏酸用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解 再用 DMF 逐级稀释 即配得一系列浓度的供试样品1.1.3 供试菌种菌株 变形链球菌 (S.mutans)Ingbritte C 型株购于上海九院微生物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由江苏省中医院微生

12、物室提供 白葡萄球菌 (S.epidermidis) 质控菌株26069(1)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reus) 大肠杆菌 (E.coil) 粪链球菌 (S.faecalis) 草绿色链球菌 (S.viridans)溶血性链球菌 (S.hemolyticus) 不溶血性链球菌 (S.non-hemolyticus) 普通变形杆菌 (P.vulgaris) 产气杆菌 (E.aerogenes) 肺炎杆菌 (K.pneumoniae) 枯草杆菌 (B.subtilis) 蜡样芽孢杆菌 (B.cereus) 由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室提供 其中变形链球菌以硫乙醇酸盐加30% 牛肉浸膏为培养基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葡萄球菌采用普通肉汤培养基 其余皆采用布氏肉汤 于 3637 培养箱中 变形链球菌和幽门螺杆菌微需氧培养其余有氧培养 取对数生长期细菌进行实验1.1.4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购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布氏肉汤购于杭州天和公司 普通肉汤培养基 ( 由牛肉浸膏蛋白胨 NaCl 蒸馏水配制 )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购于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1.2 方法1.2.1 EGb 和银杏酸的抑菌实验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配制成约 10 6 10 7 CFU/ml 的单细胞悬液 取 0.2ml 接种到 1.8ml 培养液中 同时加入 0.02ml 含不同浓度 E

14、Gb 和银杏酸的 DMF 溶液 培养液中 DMF 浓度 1% 对照组以培养液代替供试样品 变形链球菌微需氧培养 24h 幽门螺杆菌微需氧培养 7d 其余菌种有氧培养 24h 观察 以振荡后不出现浑浊的最低浓度为该药物的 MIC 各组设三支平行管1.2.2 不同 pH 值的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将配制好的培养基 用 pH 计调 pH 值为 5.0 7.0和 9.0 其余操作同 1.2.1 各组设三支平行管2004, Vol. 25, No. 4 食品科学 基础研究701.2.3 银杏酸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白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和实验菌种 在肉汤培养液和硫乙醇酸盐加 30% 牛肉膏制成的培养液

15、中接种菌液 使终细菌浓度为 10 5 10 6 CFU/ml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银杏酸后 于 36 37 培养 在不同时间取样以不加银杏酸为对照组 旋涡混匀 以培养液为空白在 600nm 处测定吸光度 A 计算生长抑制率1.2.4 温度对银杏酸抑菌效果的影响将银杏酸进行加热处理后 再用 DMF 配成一系列浓度的溶液 测定其 MIC2 结果与讨论2.1 EGb 和银杏酸的抑菌效果由于 EGb 和银杏酸在激光器的溶解度都较小 本试验中采用 DMF 为溶剂 EGb 和银杏酸在 DMF 中能很好地溶解 且培养液中 DMF 1% 时 对细菌的生长不产生影响 由表 1 可知 培养液中 EGb 浓度为 20

16、 0 g/ml 时银杏酸含量小于 5 10 -6 的 EGb1 对供试菌不产生抑菌作用 含 1.12% 银杏酸的 EGb2 能部分抑制 G + 菌 ( 指 GAs 有抑制作用菌株 ) 的生长 而对 G 菌 ( 指 GAs 无抑制作用菌株 ) 无抑制作用 与不加待试样品的空白对照组相同由表 2 可知 银杏酸对 G + 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以对不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孢杆菌和植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而对 G 菌敏感性较差 当银杏酸浓度达到 20 0 g/ml 时仍未产生抑制作用2.2 培养基 pH 条件对银杏酸抑菌效果的影响不同 pH 条件下 银杏酸的抑菌效果见表

17、 3 试验结果表明 中性 pH 条件对所试细菌的生长都较为有利 部分产酸的细菌在酸性条件下不生长或生长极其微弱 而在碱性 pH 条件下生长旺盛 碱性条件下银杏酸对实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大部分有所下降表 1 EGb 的抑菌效果Strains 20 0 g/ml Strains 20 0 g/mlEGb1 EGb2 EGb1 EGb2S.epidermidis + B.cereus + +S.mutans + + B.subtilis + +S.aureus + + P.vulgaris + +S.faecalis + E.aerogenes + +S.viridans + + E.coil + +

18、S.hemolyticus + K.pneumoniae + +S.non-hemolyticus + H.pylori + +2.3 银杏酸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Strains MIC( g/ml) Strains MIC( g/ml) Strains MIC( g/ml)S.epidermidis 6.25 S.hemolyticus 3.12 E.aerogenes 200S.mutans 6.25 S.non-hemolyticus 1.65 E.coil 200S.aureus 25.0 B.cereus 25.0 K.pneumoniae 200S.faecalis 6.25 B.s

19、ubtilis 25.0 H.pylori 200S.viridans 6.25 P.vulgaris 200表 2 银杏酸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trains MIC( g/ml) Strains MIC( g/ml)pH5.0 pH7.0 pH9.0 pH5.0 pH7.0 pH9.0S.epidermidis 12.5 6.25 3.12 S.faecalis 25.0 6.25 3.12S.mutans - 6.25 3.12 S.viridans 1.65 6.25 3.12S.aureus - 25.0 50.0 S.hemolyticus 25.0 3.12 3.12S.no

20、n-hemolyticus 12.5 1.65 6.25表 3 不同 pH 条件对银杏酸的抑菌效果的影响Note indicate the bacteria cant grow.图 1 不同浓度银杏酸对白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时间抑菌曲线120100806040200 0 3 6.5 8.5 10 14 18 24时间 (h)Percentage InhibitionA: S.epidermidis120100806040200 0 4 8 12 16 20 24时间 (h)Percentage InhibitionB: S.mutans2MIC MIC 1/2MIC71基础研究 食品科学 2

21、004, Vol. 25, No. 4不同浓度银杏酸对白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见图 1 对白葡萄球菌 银杏酸的浓度越高 抑菌率越高 作用时间越长 抑菌率也越高 对于变形链球菌在培养初期 几种浓度的银杏酸抑菌率相差不大 到近 24h 时 1/2MIC 浓度组细菌有明显的生长 抑制率下降 继续培养还发现 当培养时间超过 38h 时MIC 组细菌也开始生长2.4 温度对银杏酸抑菌效果的影响银杏酸在 121 灭菌 15min 后 配成 DMF 溶液进行抑菌效果的测定 结果发现 各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说明银杏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3 结 论宫霞 3 和周建新 3 的实验中所用 EGb

22、未注明成分和相对含量 其中起抑菌作用的极可能是银杏酸 由于提取方法的不同 EGb 中所 含 银杏酸的含量可由上千 ppm 到几千 ppm 不等 因此二人测定的抑菌浓度亦有相当的差别本实验结果 当 EGb 浓度不超过 20 0 g/ml 时 经脱除银杏酸处理的 EGb1 不产生抑菌作用 未脱除银杏酸的 EGb2 有部分抑菌作用 可见 EGb 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 银杏酸对 G + 菌高度敏感 实验菌中最敏感的为不溶性链球菌 其 MIC 为 1.6 5 g/ml 银杏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并可适应较广泛的 pH 范围 可以作为一种适应面较广的抗菌成分 但银杏酸还存在着可疑的致敏性 5 和细胞

23、毒性 6 因此德国卫生部要求 EGb中银杏酸的含量 5 10 -6 因此具有高含量银杏酸的EGb 能否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 尚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H Jaggy, E Koch.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alkyl henolsfrom Ginkgo biloba LJ. Pharmazie, 1997,52:735-738.2 宫霞 , 姚淑敏 , 卢元芳 . 银杏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1999,(9):54-56.3 周建新 , 汪海峰 , 姚明兰 , 等 . 银杏叶提取物 (EGb) 抗菌特性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2,23(9):

24、118-121.4 杨小明 , 陈钧 , 钱之玉 . 银杏酸抑菌效果的初步研究 J. 中药材 ,2002,25(9):651-653.5 J P Lepoittevin, C Benezra,Y Asakawa. Allergic contactdermatitia to Ginkgo biloba L. relationship with UrushiolJ.Arch Dermatol Res,1989,281:227-230.6 Baron-Ruppert G, Luepke N P. Evidence for toxic effects ofalkyphenols from Ginkgo

25、 biloba in the hens egg testJ.Phytomedicine,2001,8(2):133-138.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王成涛 1,2 籍保平 1* 张丽萍 2(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摘 要 为开发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新型纳豆保健品 从 24 种豆制品中分离和筛选出 3 株有明显纤溶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 其中 BN-6 菌株活性最高 达到 900U/ml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最佳条件 培养液中豆粕粉 2% 玉米粉 1% 初始 p

26、H=6.5 温度 37关键词 纳豆菌 筛选 纳豆激酶 发酵条件Study on Strong Fibrinolytic of Nattokinase Activity Strains Screenedand Their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edWANG Cheng-tao 1,2 JI Bao-ping 1* ZHANG Li-ping 2(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27、.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DaQing 1630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pattern natto food with specific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three high fibrinolytic strains收稿日期 2003-10-28 * 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 王成涛 (1969-) 男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主从事于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作者: 杨

28、小明, 叶允荣, 王萍, 陈钧, 郭涛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刊名: 食品科学英文刊名: FOOD SCIENCE年,卷(期): 2004,25(4)被引用次数: 8次参考文献(6条)1.H Jaggy.E Koch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alkyl henols from Ginkgo biloba L 19972.宫霞.姚淑敏.卢元芳 银杏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1999(09)3.周建新.汪海峰.姚明兰 银杏叶提取物(EGb)抗菌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2(09)4.杨小明.陈钧.钱之玉 银杏酸抑菌效果的初步

29、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2(09)5.J P Lepoittevin.C Benezra.Y Asakawa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a to Ginkgo biloba L.relationship with Urushiol 19896.Baron-Ruppert G.Luepke N P Evidence for toxic effects of alkyphenols from Ginkgo biloba in the hens egg test2001(0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吴向阳.仰榴青.陈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

30、银杏酸的含量 -药学学报2003,38(11)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银杏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经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油醚定容,HPLC直接测定,并用LC/MS对其中的银杏酸进行了定性鉴定.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为Inertsil ODS-2,流动相为甲醇-3% HAc溶液(928),流速1.0 mL*min-1,柱温40 ,紫外检测波长310 nm.结果银杏叶提取物中存在6种银杏酸C13:0,C15:0,C15:1,C17:1,C17:2和一种可能是C173的银杏酸化合物,其中C130,C151和C171占总银杏酸的94%以上.实验测得高银杏酸含量的提

31、取物中银杏酸含量为1.12%,RSD为2.4%(n=5);银杏叶提取物片剂中银杏酸含量为49.2 g*g-1,RSD为4.3%(n=5).平均回收率98.2%,RSD为2.6%(n=5).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银杏酸的定量分析.2.学位论文 邵胜荣 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制剂工艺及质量研究 2005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和症状改善。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和内酯。但是银杏叶提取物中还含有微量银杏(酚)酸,该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该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此外,银杏叶提取物

32、所含的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特效拮抗剂,白果内酯对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我国是银杏叶生产大国,拥有占世界70以上的银杏叶资源。为了制备高品质的银杏叶提取物,提高我国银杏叶提取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拓展银杏叶提取物的应用领域,本研究确定银杏酸除去工艺、银杏黄酮和内酯分离工艺、高纯度银杏内酯和内酯B单体制备工艺、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上述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1.银杏酸除去工艺及含量测定目的:建立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确立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除去方法并优化工艺条件。方法:以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含量。具体方法如下:色银杏叶提取物(GBE)经乙醇溶解

33、,以乙醚萃取5次,萃取液除去乙醚,残留物用甲醇溶解定容,用HPLC检测。色谱条件为:C18柱(150mm4.60mm,5m),柱温28,流动相为:甲醇(025min,70;2530min,92)-水,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0nm。以溶剂法及树脂纯化法对GBE中银杏酸除去工艺进行研究及比较,以确定除去方法及工艺条件。结果:HPLC法建立的银杏酚酸含量测定方法在浓度为范围为0.530g/ml10.6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1),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71;加样回收率为101.7(RSD=0.68)。溶剂法除去银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银杏叶以707醇回流提取2次,

34、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沉淀后上清液上D101大孔树脂柱,以5倍量水除去未被吸附的成分,以3倍量70乙醇解吸,解吸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比重为1.20g/ml左右,调pH至4.3,然后以等体积正已烷萃取5次,弃去有机层(含银杏酸),水层减压回收溶剂,浓缩至稠膏,70下真空干燥、粉碎。以该法制得的银杏叶提取物中试样本3批,银杏酸含量均小于5ppm。树脂法除去银杏酸的最佳工艺为:按溶剂法中收集经D101大孔树脂柱纯化后的乙醇解吸液,调节乙醇浓度为60,上除酸树脂柱(ABS,以5NH3H2O预处理),以1BV/h流速过柱,70乙醇洗脱,收集流出液和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以该法制备的多批小试、中试

35、及大生产样本,银杏酚酸含量分别小于5ppm,5ppm及2ppm,且提取物得率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银杏酚酸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确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溶剂法和树脂法均可以制得银杏酸含量低于5ppm的银杏叶提取物,但是树脂法操作简单,对生产设备要求低,更适合于大生产。2.银杏内酯分离纯化、制剂工艺及质量研究目的:确立银杏叶内酯及银杏内酯B制备工艺,并建立银杏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确定银杏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并建立滴丸中银杏内酯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先以聚酰胺树脂分离银杏黄酮和内酯,将获得的内酯成分经脱色剂脱色,再经重结晶纯化;以HPLC法测定内酯含量,采用EclipseX

36、DB-C18(4.6mm150mm,5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33.3:66.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25nm;以PEG4000,PEG6000为辅料制备银杏内酯B滴丸,并以正交试验法考察基质提取物比例、料温、冷却液温度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以HPLC法对滴丸中银杏内酯B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同银杏内酯提取物中内酯含量测定方法。2结果:聚酰胺树脂分离银杏黄酮和内酯优化工艺为:银杏叶采用8、7倍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加3倍量水使沉淀,过滤,滤液上聚酰胺树脂(滤液:树脂=2:3),2倍水洗后,用2-3BV和80乙

37、醇分别洗脱,分别收集,减压浓缩干燥,得总黄酮含量高于50的银杏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30的银杏叶内酯。将上述所得内酯以8倍量95乙醇溶解,过酸性氧化铝柱(氧化铝的用量为粗内酯的5-7倍),收集流出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内酯含量大于80的杏内酯粗制品,该粗制品以90乙醇重结晶,可得内酯含量95的银杏内酯和含量95银杏内酯B单体。以HPLC法测定银杏内酯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5mg/ml3.44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1.4),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81。银杏内酯B滴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液温度85,冷凝液

38、温度5,药物:基质=1:3。该工艺制备的滴丸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1.93,平均溶散时间为3.9min,滴丸外观质量好,丸形圆整,色泽均一硬度较好。以HPLC法对银杏内酯B滴丸中内酯B含量进行测定,制剂辅料对测定无干扰,线性范围为0.2650mg/ml-4.240mg/ml(r=1.000),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5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5(n=6,RSD=1.3)。结论:聚酰胺树脂可将银杏黄酮和内酯较好分离,经氧化铝脱色及乙醇重结晶,可获得高纯度的银杏内酯和银杏内酯B单体。HPLC法可用于测定银杏内酯中内酯含量。本法确定的银杏内酯B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HPLC法测定滴丸中银杏内酯B含量

39、方法简单、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3.期刊论文 蒋永红.王佩维.李五洲.曹礼群 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分离与分析 -日用化学工业2002,32(3)通过萃取、层析和固相萃取等方法预处理银杏叶提取物,然后用HPLC制备色谱柱自制银杏酸纯品,结合紫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和高效液相色谱,对银杏酸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得到银杏酸、3种纯化合物,这3种化合物的氢核磁共振所显示的官能团证实系银杏酸类化合物;并建立了HPLC法检测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的方法.4.期刊论文 潘苏华.刘学湘.董李娜.PAN Su-hua.LIU Xue-xiang.DONG LI-na 银杏叶提取物与刺梨不同比例配伍银杏酸的含量比较

4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目的 通过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与刺梨不同比例配伍银杏酸的含量,探讨复方银杏叶制剂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 采用RP-HPLC法,选用汉邦Kromasil C18色谱柱,甲醇-3%HAc水溶液(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2 nm,流速1.0 ml/min.结果 银杏酸在0.080.64 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5%,RSD为1.5%;刺梨与银杏叶提取物配伍后,银杏酸的含量较配伍前明显降低,随添加刺梨比例不同,银杏酸含量呈一定的变化趋势,当刺梨与银杏叶提取物比例达2:1时,银杏酸含量最低.结论 刺梨与银杏叶配伍后,可降低制剂中银杏酸的含量

41、.5.学位论文 沈刚 银杏黄酮和内酯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脱除银杏酸的研究 1999银杏是一古老的树种,银杏叶提取物中主要含黄酮类和萜内酯类活性成分,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发展银杏产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二十多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在天然物质提取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该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萑取天然药物方面的应用.且较系统地概述了银杏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银杏产业发展状况、银杏叶的化学成分、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及银杏提取物中的有害物质银杏酚酸等.6.会议论文 雷凯琴.范秀林 HPLC测定银杏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含量 1999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

42、中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银杏叶提取物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30乙醇溶液,加浓盐酸调至pH2pH2.5,乙醚萃取,挥去乙醚,甲醇定容;用HPLC法测定,使用Nava-PakC柱,流动相:甲醇-水-乙酸(800:200:3);流速1.01mlmin;检测波长:310nm;进样量:20l;外标法定量。结果: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6.40(RSD=2.2)。结论:该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控制。7.期刊论文 魏秀莉.唐翠.印春华 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HPLC测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6)建立了HPLC法检测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含量的方法.银杏叶

43、提取物以氯仿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残留物溶于甲醇后进行HPLC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柱温为30C,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8514.50.5),检测波长为311 nm.银杏酸在232 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2%,检测限为5 ng.8.期刊论文 陈凡.李奕雅.庄远红.王玉玲 银杏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与应用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的提取物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使用Waters Nova-Pak C18(3.9150 mm,4 m)色谱柱,流动相为0.2%磷

44、酸水溶液和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4,检测波长为310 nm和355 nm. 利用该法对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以及自制银杏叶醇提物、水提物进行了检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该法操作简单、稳定性、精密度高,可作为各类银杏叶原料、中间产物及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质量控制依据.9.期刊论文 冯定军.帅秋娟.周海滨 RP-HPLC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和漆树酸的含量 -中成药2005,27(5)银杏叶提取物(EGb)及其制剂已成为国内外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广泛应用的天然药物,但EGb中的有害成分烷基酚酸类化合物却限制了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其中银杏酸和漆树酸是

45、银杏叶制剂引起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分,具有致敏性和致突变毒性.因此,银杏酸和漆树酸的限量是评价银杏叶制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1.10.期刊论文 李英华.张立国.倪力军.LI Ying-hua.ZHANG Li-guo.NI Li-jun 薄层分析法快速分析银杏酸的方法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建立了一种薄层分析法,用于快速分离和分析银杏叶提取物(EGb)生产过程中银杏酸的含量,并通过其他的定性方法对分离的样品进行了鉴定,确定提取物中包含了银杏酸类的5种代表性成分.回归方程为:Y=-2 020.8+2 644.9X(r=0.998 6),线性范围:0.7715.0

46、g,检测下限0.27 ng.加样回收率100.8%,RSD为1.9%.该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EGb生产过程中对银杏酸含量的监控.引证文献(8条)1.王思荣.吴晓琴.吴文锋.陈裕胜.钟文彬.苏伟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影响及治疗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09(9)2.霍锋.张渝皎.马培贵.李楠.王汉威 银杏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四川林业科技 2008(5)3.董雯雯.孙洪宾.刘振学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东化工 2008(1)4.张劲.李兆华.黄丽娜.周振兴.严圣华.陈红兵 不同碳/氮(C/N)植物体去除废水中氮效果研究期刊论文-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7(6)5.金涛.齐岩.邹积宏 银杏抑菌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7(3)6.张丽颖 银杏叶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期刊论文-中国药事 2006(2)7.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6(1)8.刘宗岸.黎星辉.赵振军.章传政 银杏叶的保健作用及开发利用期刊论文-广西热带农业 2006(1)本文链接:http:/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