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 机身考虑1.耐用度(durability)屋脊型结构较紧密,容易制成防水机型,比较耐用。廉价普罗型光轴容易失行。2.防水性(waterproof )WR=water resistant 可防止水花溅入机身内,但不能抗水压WP=water proof 通常内部镜身注氮,橡胶 O 环封口.可抗水压由一米至五米不等,镜身内部不会积聚水气或发霉.但蔡保养不佳最外镜面亦可发霉.3.对焦系统(focusing system)中央式:镜身中央有大型调焦环,可使两边目镜一起对焦,另右目镜可独立转劬调较右眼视距.独立式:左右目镜分别可以个别对焦,水密性较佳,但日间观景却不方便.中央+独立式:镜身有一中央
2、大型调焦环,环分 2 部份,合在一起时可作中央对焦,分开时可左右眼独立对焦,为最佳对焦方式.内部对焦:对焦时移动镜身内部组件,机身长度保持不变,为防水设计.外部对焦:对焦时移动目镜部,机身长度会改变,水密性较差.4.目镜眼杯(Eyecup)橡胶型:传统橡胶式眼罩,戴眼镜的话可将眼杯反下,但眼杯容易变形和留下折痕.拉出推入型:戴眼镜时眼杯可推入目镜内,不戴眼镜时可将眼杯拉出,较高级机型使用.旋转型:眼杯接目环可旋入旋出,方便不同视距人仕,是最佳设计.5.机身包胶(Armoring )传统珠皮型:外层包着硫化锌珠皮,美观但没有保护作用.包胶或合成物料:并不代表防震,更不代表防水! 只代表可以轻微吸
3、震、较易手持、防滑.6.德国和美国式(German or American Style)专指普罗镜身设计,德国式为 2 截式设计,镜筒可拆开,美国式则为一整个机身设计,比较耐用.7.重量(Weight )口径 4cm,重 500-900 克的机型都较易手持,挂在颈上亦无问题.口径 5cm,重约 1Kg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较重,但机身只要设计得当,分散重量,仍可手持使用.口径 5cm,重量超过 1KG 者,如 Fujinon 7x50,Leica 10x50 BN 等,较适宜安在脚架上使用.屋脊镜结构紧密, 使用时双肘成直角垂下,使镜身重量由骨骼支撑,较适合长时间使用.使用普罗镜时双肘则倾向向外撑
4、开,使钟镜身重量由肌肉支撑,不利长期使用.口径 7cm 以上者,基本一定要用脚架支撑.口径太小,重量太轻如迷你型双筒镜,如 Leica 8x20 BC,虽易手持但重量太轻、惯性不够,容易随呼吸脉博跳动,不利手持观测.8.影像防震装置(image stabilizing system)机械式:棱镜或物镜部份以机械弹弓、缓冲系统减低震动,使高倍影像变得较稳定,缺点是手部需长时按钮,价钱超贵! (如 Zeiss 20x60 I.S. 要三万多港元)电子型:电子感应系统以电力驱动棱镜不停调较角度,以补偿震动之影响.缺点是棱镜常移位, 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此外价钱也昂贵. ( Canon 10x30 I
5、.S. 最平机型也需 3000 港元.)影像稳定双筒镜质量一般不俗,但最后光学质量又不一定最高.9.双筒镜的保养(maintenance)双筒镜最忌撞击,尤其廉价机型.观景时不要把鼻子靠近目镜,引致水气积聚.当外露镜片沾上油污时,可用药用酒精 (isopropyl alcohol 70%) 和特殊微纤维布料(microfiber cloth)把油污擦去. 防水型号若沾上海水,可以清水将之冲洗干净再风干.长期不用时, 将之放在装有防潮珠的密实袋或电子防潮箱内,但切勿放在皮盒内,因为皮盒易发霉和吸水.2若镜身内发霉,不应自行拆散清洁,最好寄回原厂修理.二.规格考虑1.物镜口径(Objective
6、diameter/Aperture)例:双筒镜 7x50 这规格中,物镜口就是 50mm.口径越大,集光力越高,所见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锐利.但一阔三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镜较难研磨.4cm 级较轻便,但所见暗星不及 5cm级.3cm 级集光力比较弱,但较轻巧,日间观鸟比较方便. 比 5cm 大的机型都较重,而且较难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总的来说,8x40,10x40 等机型较方便,适合一般用途.8x30 机型最适合观鸟.而较大型的 7x50, 10x50 则较适合天文用途.注:集光力是指物镜收集光线比肉眼强多少倍的能力,纯以物镜面积计算,公式是:物镜面积 / 瞳孔面积(7mmx
7、7mm).然而镀膜、制作精度也会影响亮度.一枝优秀的 10x40 的亮度是可比差劣的10x50 高!2.倍率(Magnification)例:双筒镜 7x50 这规格中,放大倍率是 7x 或 7 倍.倍率计算公式: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倍率是指将景物拉近的能力.举例来说,一枝 10 倍双筒镜可将 1000 米外景物“拉近”到 100 米处. 其实际观察大少等于我们走近到 100 米外观景.放大率越高,所见景物越大.倍率较高者会使背景较黑,暗星较易呈现,但高倍率会令影像变得较朦,亦会将手震幅度放大 (optical leverage effect) ,使影像摇动不已.一般来说 10 倍乃是一般人之极
8、限.低倍率情况下影像较亮,亦较清晰锐利,色差及其它像差亦较少.但背景光害之影响亦会较利害,减低反差.而且解像力不足会使疏散星团不能分解清楚.3.出射光瞳(Exit pupil)计算:物镜口径(mm)/倍率当你手持双筒镜使目镜距离眼睛约 2 英尺时,你会见目镜中央有一个圆型光点,其余地方为黑色.这光点就是出射光瞳.出射光瞳首先告诉我们望远镜的质量.质量上乘者出射光瞳为一个完美清晰的圆形光点,位处中央, 周围呈黑色. 对普罗棱镜机型而言光点内有棱镜影子代表棱镜是次级玻璃(BK7 ).周围漏光则代表钟镜身防反光不佳.出射光瞳偏向一方或成榄核型则代表内部光轴变歪.出射光瞳越大,代表影像较光及较清晰锐利
9、 (倍率低) 而且眼球较易看到影像,适合海事、环境不断晃动场合下使用.出射光瞳太细会使影像难于对准观测.但过了 7mm 即超越人眼瞳孔极限大少,一部份光线便散失掉,造成浪费. 而且人越老瞳孔越细,如 50 岁的人瞳孔夜间中扩到最大亦只有 5mm! 故此 7mm 机型如 7x50,8x56、10x70 开始乏人问津.出射光瞳 5mm 机型如 10x50, 8x40 反而最为适中.在日间我们眼睛瞳孔直径约 2-3mm,故此出射光瞳少于 3mm 的如 Leica 8x20 BC 于日间观景没有问题,但夜间使用就不适合.4.视场(Field of view )视场即是我们观景的范圉.视场越大,观测范圉
10、越大.视场表示方法有数种:(1)度数:True field of view = 7* 表示视场(整个直径)可见 7 度视野.天空由东到西 180 度,月球视直径半度,亦即表示视场直径内可容纳 14 个月球连成一线.(2)以英尺表示:True field of view = 373ft/1000yards. 即观看 1000 码外景物时可见视野范围为 373英尺.以简单三角学计算,把 373 英尺除 52.5 即可计出度数.(3)表面视场:Apparent field of view. 视场大少取决于目镜设计方式.同样目镜下,倍数越高,实际视野一定变窄!比较不同目镜一定要用数面视场,计算方法很简
11、单:数面视场=实际视场 x 倍率. 如一枝 10x50 7目镜数面视场即 70 度.数面视场 60 度以上机型称为广角镜,视野宽阔,但边缘通常较多像差,影像较松散.使用优质机型如3从大窗口观景一样,非常过瘾.即使边缘有点像差也是值得.50-60 度是标准机型,在视野和外围成像取得平衡. 50 度以下像由饮管中看风景,视野太窄,感觉不好.5.视距(Eye relief)视距指在能够清晰看到整个视场下,眼睛和目镜之间最短距离.视距长度以 mm 表示,取决于目镜设计.视距太短时,若眼睛不是贴近目镜玻璃便导致视野边缘失光,不合戴眼镜人仕使用.?视距太长,影像容易有黑影出现,但只要将眼杯拉长问题即可解决
12、.戴眼镜人仕请选视距 14mm 以上之型号.又要视野大,又要视距长,目镜需要复杂多镜片设计,目镜部份变得巨大,亦导致双筒镜价格水涨船高,非常难求.三.格镜指标1.棱镜形式(Prism style)双筒镜的灵魂是一组棱镜 (2 个). 棱镜作用是将影像变回正立像. 传统普罗棱镜 (Porro prism) ,或曲筒型使用 2 个 45-90-45 度直角棱镜内全反射原理,把光路折曲. 优点是构造简单,透光率可达94%,而且物镜相距基线变长,双眼视差较大,影像较富立体感.缺点是体积较大,看近处景物容易产生双重影像 结构不够紧密,光轴易歪,手感较差. 普罗棱镜玻璃材质有 2 种,较佳折射率高的是 B
13、aK4 barium crown glass, 较次的 BK7 borosilicate glass 会阻碍出射光瞳周边质量,减低透光率.倒立普罗棱镜式 (Inverted Porro prism)原理一样,只是把棱镜向内反屈,物镜比目镜更靠近一起,优点是结构较为紧密小巧,缺点是欠缺立体感.结构限制口径,一般质量亦较次.另一种棱镜构形为屋脊屋脊棱镜式 (Roof prism/Dach prism) ,亦为 2 个棱镜组合,但排成一直线.有Pechan 五棱镜式或 Abbe-Konig 式,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精度亦较高,不易研制.传统上屋脊棱镜缺点很多,最大问题是光线在棱镜内先被劈成 2 半,穿
14、过半银镀膜棱镜面再合成一起.光线经反射多次后透光率变得只有 85%,而且 2 股光线产生相位位移现象( phase shift) ,导致影像变蒙.新一代屋脊棱镜经过相位修正镀膜(Phase correction coating) 处理,影像质量大为提高,追及普罗棱镜式型号. Abbe-Konig 式较简单,但光路比五棱镜式简单.光线在棱镜内反射四次,比 Pechan 反射六次为少,结果透光率更高,达 90%或以上,影像较同级五棱镜式屋脊镜光一点,但色差控制、锐利度表现又似乎较差,不知何故.屋脊镜优点是结构紧密,容易手持,较适合看近处景物如观鸟.缺点是价钱较昂贵,立体感不及传统普罗棱镜式机型.(
15、顶级 8x30 司华洛世奇屋脊镜约 6000 元, 同厂 8x30 普罗镜约 4000 元)而且看亮光源时容易出现十字星. 然而随着观鸟活动普及,越来越多人选用屋脊镜,其质量也随市场需求而提高,质量根本不会低过传统普罗型.2.镜面镀膜(Coating)利用光学干涉 (Interference) 原理,一片镜片表面镀上一层适当镀膜可增加透光率,减少反光,加强反差. 单层简单镀膜如 MgF2 呈蓝色,主要反射蓝光,透光率低,只约 95%.而且色调偏黄.多层镀膜较佳,减低不同频率的光线反射, 透光率更高,最高可达 99.%以上! 一枝镜筒内起码有 10 多个光学面,合成结果(O.99 的 10 次方
16、 v.s. 0.95 的 10 次方)非同小可!最佳的多层镀膜应不会反射任何光线.实际上应呈暗紫红色 或暗绿色.此等镀膜不但改善透光率,抑制镜内光线散射, 而且增强清晰度 .反而流行的平价红膜镜 (Ruby coating) 只会反射红色光,减低透光率,使影像呈现暗绿色,不适合日常赏鸟观星,只宜雪地上反光太强情况下使用.镀膜虽然增加透光率和改善反差(光暗位分明) ,但表面却容易受到霉菌侵蚀或易刮损,此乃其主要缺点.3.锐利度(Sharpness)现代一般望远镜在日间中央视场的锐利度表现不致太差,试锐利度最好在观星场合.使用较高质机型看星应会呈现点状,而平价机型时星点则会化开.色差大的形号在锐利
17、度的表现通常较差.以往没有相4位修正镀膜处理的屋脊镜在镜锐利度和亮度上比普罗型差一些,但今天顶级镜已基本解决先天缺陷.4.偏色,色彩还原度(Color bias, Color rendition)不同镀膜让某种光线通过较多,使视场偏向某种颜色,如较次级品种是偏暗黄.但欧洲高级机种如蔡司、徕卡(袖珍镜)都稍偏鲜黄色,但实际上却更感觉上视野较光亮,反差提升,予人一种世界是美好的感觉.此特质在欧洲光线不足的森林非常有用! 轻微偏色只是小问题,理应对观星没有影响,但会影响个人对某些品牌观感.无可否认,偏色会降低色彩还原度,这是取舍问题.当然严重偏色就会大大扣分.5.通透清晰度(Image clarit
18、y)大部份平价国产镜都有一个通病,就是通透度比以往大有改善但仍不足,总是有种灰蒙感. 最佳的双筒镜是在使用时完全感觉不到玻璃的存在! 这亦是一个重要评级标准.其成因颇复杂,包括镀膜、镜身设计、玻璃质量等等.但最失望的是某顶级机型亦6.亮度(Brightness)影响亮度有三个主要因素:棱镜、镀膜、色调.色调偏青感觉上亮度会低些而色调偏鲜黄恰好相反.优质镜在亮度大体上都足够有余,格镜时无需要为一点点亮度而作意气之争.只要是同级机型,像差、通透感、色彩差异往往更大更为重要.7.眩光控制(Internal flare control)绝大部份袖珍镜和中型镜因机型所限,在顺着阳光方向观景时整个视场都被
19、弥漫眩光所盖,严重影响观测效果.多层镀膜减低内反射可将眩光控制得较佳.较高级机型物镜前罩做得较长,发挥遮光罩放果,但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目镜片数较多,而镀膜技术又欠佳者,观看夜景时亦容易出现鬼影现像.8.立体感(3-D effect)这个因素可说是传说中的指标.虽云普罗型的立体感较大,但即使是同级机型,所出来的效果又不是每只皆一样.记忆中应以 CZJ 7X50 效果最佳,Pentax 6x30 Mariner 也不俗.但即使是屋脊镜,Leica 10x50BA 感觉上又会比 Zeiss Victory 强一点.国产 62 式光学质量平庸但又带给我强烈立体感 !95 式光学质量合格但立体感又欠奉
20、!这指标在正规说明书中只字不提,故只能说是笔者自创之指标.不过若有一镜能带给我当年 CZJ 的立体感觉的话,我会立即去买 ! 9.像差(3-D effect)A.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光线穿过玻璃时产生折射现象, 不同频率光线折射角度有别, 形成在高反差影像旁出现蓝/黄边. 色差问题在高倍率时尤其严重. 所幸双筒镜倍数较低, 色差问题不大. 改善方法是使用昂贵光学玻璃如 ED (Extra Low Dispersion, Nikon 于 1972 年推出) , Fluorite 萤石镜 (Canon 于 1969 年大规模生产) 籍其高折射率抑压不同光线之折射角度,从
21、而降低色差.但一些数千元的双筒镜都只使用普通玻璃而产生极佳成像.色差绝对是一个重要格镜指标.B.球面差(Spherical aberration )普通球面玻璃其性质使边缘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焦点上,越近边缘光线焦点越短.导致边缘松散.而且中央解像度及亮度也有所影响.解缺方法是镜内装设特殊研磨的非球面镜 (多个曲面) ,改善边缘变形情度.广角机型边缘有些松散不是问题,但要尽量避免.C.场曲(Field curvature)场曲指影像聚焦的焦平面是一块曲面.影像不会变蒙,但外围直线会变成曲线!解决方法是在镜内加上平场透镜 Field flattener.(如 Nikon 7x50 Prostar)
22、D.针插象差效应(Pincushion effect)是另一种像差.影像不会变蒙,但越近边缘,影像会变形,像是倍率变大!然而像蔡司、徕卡、司华洛世奇等名镜这种像差是故意加上去的.因由在手持双筒镜横扫眼前树木风景时感觉反较自然(angular fidelity) ,而加上平场透镜的机型(linear fidelity)反而会出现浮凸效果 !个人认为在广角机型下,除非5外围变形极为碍眼,否则边缘直线是否够直没有实际意义.此级别的双筒镜全是顶级大厂的精心杰作,往往是同类型中的旗舰型号,亦是衡量一所出色的光学公司其最高光学及艺术水平之参考。价钱大部份自属天价,不是初出茅庐者所能负担。但人生总要有崇高目
23、标的!有目标、有理想;人生才会有动力。为甚么要爬那座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努力吧! 1.Fujinon 7X50 FMTSX视场:7.5 度 出瞳距离:23mm 重量:1.52KG 棱镜:普罗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天文航海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4000-5000 无可否认,富士光机出产的天文及海事用双筒镜 (7X50 出射光瞳最大,瞳孔较易对准出射光瞳,观景最舒服)是非常好的:成像出色、颇富立体感,机械结构极为坚固。此镜为防水注氮机型、质感十足;然而机身很重。手持观测虽然稳定,但对女仕和长时间使用者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光学素质:非常好!其 EBC 极深蓝色多层镀膜使其透光率达到差
24、不多顶级素质。影像很光,和 Steiner Commander 系列同被评为最光亮的 7X50。7 倍的低倍率使其影像特别锐利,影像风格明显偏硬,此点无可置疑。它亦专为观星者及航海员设计,目镜特加上平场目镜片元素 Field flattener(FMT-SX 的 F)使边缘场曲减到最低,其影像平坦的特性使此镜在天文用途上及海事用途上发挥更佳。 若说缺点,可说其眼杯仍为传统橡胶型。其目镜独立对焦系统对某些人不方便。此外 7X50 普遍视场较窄,日间观景时其整体风格个人觉得仍比欧洲顶级机型还差半点。但在看星时其表现则不同凡响!难怪著名天文杂志如 ST、Astronomy 等均推许此机型和 Niko
25、n Prostar 为最佳天文用双筒镜!不过纯以天文用途来说,若不介意付多一点,不如买 Fujinon 16X70,因可见到更深遽的宇宙。 FMTSX 2:近年 Fujinon 推出了其系列改进型 FMTSX 2,主要改进了:1.镜肩和镜筒前部增加包胶 2.物镜镀膜由深蓝色奕变成较反光的暗绿色。对比 NikonSP 来说, 其优点是出瞳距离较长目镜片直径大使观景较舒适而缺点是晚间看街景时色差较大。 62。 Fujinon 16X70 FMTSX (Old Model)视场:4 度 出瞳距离:12.5mm (新版为 15.5mm) 重量:2.16KG 棱镜:普罗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大型便携
26、式天文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5000-6500 Fujinon 16X70 FMTSX 旧款出瞳距离只得 12.5mm,新款有 15.5mm,但新款贵很多,超过 5000 元,旧型仓底货只需 4000 元左右。视星 3.5mm 的差异和镜肩和镜筒前部增加包胶却要贵千多二千元! 大型又良好双筒镜并不常见。比较多人认识有 ViXen、Nikon、Fujinon。三雄之中,ViXen 素质档次比较低,Nikon 较贵而且少见,Fujinon 在国外评价较佳,虽贵但物有所值。 16X 型号也是 Porro Prism 机型,其眼杯也是传统橡胶型。和 7X 型号一样为防水注氮机型,琉化锌皮外
27、壳,质感十足,极为坚固。镜筒则比 7X 型号长很多。外观有如 7X50 机身再延长以容纳物镜。然而 16X 再加 2.16Kg 重量使之携带性大为减低,虽可勉强手持一会看风景也可,但长时间使用还是上在架上为佳,其重量亦一定大为减少出动次数。 光学素质方面也很好,但不及 7X 机型。笔者手上旧机型号镜片上的 EBC 多层镀膜呈极暗绿色,透光率达也应到差不多顶级素质。日间影像亮度以 4mm 出射光瞳来说已很足够。16 倍可能属较高倍率,故看高反差景物时会较易出现色差现象,另外在阴天看树时,发觉当双眼稍稍移离光轴中央时蓝黄色边便会呈现在枝叶边,颇为碍眼。晴天则没有出现同样问题。一位前辈说曰是色温问题
28、,此点有待考究。此外倍率较7X50 为高,出射光瞳较细,日间影像不及 7X 型号般锐利无疵。影像亦算清晰,色彩依然鲜明,但感觉上影像色彩饱和度稍稍不及同系 7X 机型,而且整体光学素质及成像效果亦明显比比欧洲 10X50 顶级机型低了不少,亦少了艺术感。由于旧款出瞳距离不足,日间观景时眼镜要尽量贴近目镜才可以勉强看到整个视场。在晚上使用则好一点,不知何故。 但 16X70 是为观星者而设、自然是属于夜晚的,其真正实力是在天文用途。笔者第一次接触 Fujinon 16X70 是 97 年 11 月中大天文营,地点是西贡西白沙澳青年旅舍。(当时中大物理系买了数枝 Fujinon。)当晚天气特佳,以
29、 Fujinon 16X70 看 M35、36、37、38、41 这些疏散星团如一个个由星点组成的钻石丛镶嵌在遽黑的夜幕,看 M42 时一条青色神仙鱼呈在目前,活灵活现,丝状般的云气结构极为结实,同场 C117高倍效杲竟不及 Fujinon 的影像!这亦是笔者迄今为止所见最美的神仙鱼。02 年 6 月用新置的 Fujinon于荔枝庄看星, 发觉中央星点很锐利,M7、NGC6231 和 M24 完全装进视场内。整个视场布满密密麻麻的星点,细小的 M27 也可见到其圆盘状,威力极为震撼。 16X70 对像一定只是小众,但其夜间观星威力的确不同凡响,可说是另类之选。 3.1 Leica 8X20 B
30、C 视场:6.6 度 出瞳距离:13mm 重量:245G 棱镜:Pechan 五棱镜式 分类:袖珍镜 雅号:小辣椒 产地:葡萄牙 参考价格:HKD 约 3000 这型号是徕卡现在最小型的双筒镜。 此镜非常轻巧,只由一块金属中央板连接 2 枝金属直筒所构成。只要把镜筒接合,即可放入口袋中,自是远足必备。 光学表现当然是徕卡一贯水准。以如此口径来说真影像亮度出奇地亮,反差、色彩和锐利度令人惊叹。其出色的影像表现完全把日制的宾得 8X24 UCF 比下去。此外其立体感当然亦较倒置普罗棱镜式为佳。若系认真挑剔,它的影像色调稍为偏黄 (暖色调)。大体上它的表现是中口径徕卡双筒镜翻版。出瞳距离稍短,但亦适
31、合眼镜族使用。 这枝镜不是完全防水,不能如大镜般可浸水,但它亦不怕普通风吹雨打。当然它不能取代正常口径的徕卡双筒镜。日间使用完全适合。但夜晚的场合其影像表现则较暗。 总结而言,这镜完全适合日间使用,如远足观鸟场合,天文则另选其它。此外,由于它的设计年代久远,因此可想象其光学水平及机机型素质不及其对手强。 83.2 Leica 10X50 BN (特详分析)简介: 十多年前试用东德蔡司的 7X50 Jenoptem 后,深深受其当年超凡脱俗的表现所吸引,自此便与高质双筒镜结下不解之缘。住在光害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内的我,要亲亲星空需要赤脚在郊外步行数公里才行。因此轻巧的双筒镜便成了主要观测的工具
32、。( Sky90 和 Borg 100ED 亦可能适合, 迟些试试。当我上网遛览时发现有 4 家公司出品特别受人推崇:德国 Zeiss, Leica、奥地利 Swarovski 及日本的 Nikon 的高品位型号。 由于 Leica 在港天文和观鸟界都较受欢迎,故在选购高级双筒镜时决定跟风,先买 Leica 10X50 BN。然而第一枝的光学即有缺陷!如是者兜兜转转换了三枝镜,到最后才拥有一枝正常无误的 10X50 BN。 规格: 口径:50mm, 倍率:10X, 视野:6.6 度,出瞳距离:约 17mm, 最近对焦距离: 3.3m, 适合工作温度:-25 至+55 度, 防水压:5m,镀膜:
33、全面多层镀膜, Pechan 式屋脊棱镜。 附属物品:目镜盖,阔肩带,软袋。 价钱: 8000HKD (1000USD) 机械结构: 10X50 是 Trinovid 系列中的大哥。Trinovid 自 1963 年推出市面,现代的 Trinovid 沿自 80 年代推出的BA 构型。B 代表适合戴眼镜使用;A 代表有装甲保护,N 代表近对焦距离。 BN 系的机械结构当然一流。铝合金的机身非常坚硬,黑色的多份子聚合物装甲比较突兀,但它亦可吸震和避免脱手。眼杯为推出推入式,当然较传统橡胶式方便,戴眼镜使用时只需把眼杯推入便可以,但仍不及 Swarovski 的旋入式好用。 对焦方式为中央加独立式
34、内部对焦设计,对焦只靠内部组件移动而目镜不会像平价镜般移动。中央对焦环由二个调焦环组成。拉出上环后两个调焦器可独立转动,变成左右眼独立对焦。按下上方的调焦器后整个调焦器弯变成中央对焦。调焦器上还设有左右眼视度显示器,非常好用。 既然是高级机型,为了可长期使用,镜腔内自然注氮再由 O 环封密,正如其它型号一样。防水压达 5 米其9实意义不大,但在潮湿之地亦可保证此镜的棱镜不会发霉。 坚固稳阵的机身也有缺点:过重。日间使用时看地平线的景物也没甚么,但夜晚手持它望着天顶时很难保持稳定。显然此镜并不适合妇孺使用。 光学表现: 高品位的双筒镜当然要有高品位的光学素质。暗绿色的物镜镀膜和暗紫红的目镜镀膜暗
35、示了高素质的光学品质。它最剎食的表现是其广角视野,感觉好像透过巨型玻璃窗观景,效果比得上使用加上优异的广角目镜 (如 Pentax XL)的 APO 折射镜的观感 除了边缘有多些像差和色差外。只要一想 2 枝 XL 目镜已是Leica 的一半价钱时,就不会觉得 Leica 高价了。 此外它的清晰度、反差和锐利度也令人难忘。以屋脊镜来说它的通透度极高。使用它观景时不觉有玻璃存在,影像锐利程度可用则眼利来形容,只有如 Nikon SE 般级数才可和它一较高下。夜间看星点也很锐利,星点呈点状,背景很黑。观看银河时的“云气”非常凸显, 玲珑剔透,层次分明令人难忘。 由于此镜主要对象为高要求的观鸟家,故
36、此它最佳表现是在日间观看近距离的花草树木。在晴天时它所表现出的瑰丽色彩实在出类拔萃,感觉上亮度比平价镜的 7X50 更光。一言蔽之: 比肉眼观看还佳!拥有Leica,很易便会走去观鸟。 缺点: Leica Trinovid 系列最大问题是无很远对焦容许度不足,近视度数只要超过 200 度就要带眼镜才可用。这使它不是最合天文观测。BA 系或许较佳。 另外在观测高反差影像如白墙边时边缘仍有一定黄/紫色差,但亦不碍眼。严格来说边缘的直线亦不是全直,可见轻微针插效果像差(据闻是特意加入的,以减少在快速移动镜身时所出现的影像浮动效果) 若将视轴移向边缘约 80%的位置,影像稍为松散,幸好视野实在宽阔而且
37、边缘的 Field stop 亦很清晰,故实际上亦不察到有什么问题。最后此镜没有脚架连接器接孔,要另外购买特制又昂贵的脚架连接器,绝不化算。 有一点各位需特别注意:一些 10X50 机型影像边缘有黑角现象,估计是棱镜角位遮阻小部份光路所致,不容易留意,亦不会影响锐利度,但感觉上不太好。笔者见过起码有 3 枝镜是这样的,可见不是个别问题。此外 Leica 的镜片不时出现尘埃,需要更换。唉!Leica 的品质控制真教人担心。 观星表现 10在香港观星越来越困难,在极天清气朗时,在离市中心 20 公里外的郊区有时肉眼可见 5 等星。以 Leica 10X50BN 可见甚么呢? M34、M35、M37
38、 可部份分解个别星点。M41 差不多完全分解个别星点。M42 神仙鱼云气完全浮现,除了Fujinon 16X70 外双筒镜最佳效果。M45 星点和数量较其它镜多,背景亦较黑。 M46、47、67:47 完全分解,46 和 67 像一团云气,有点颗粒状感觉。 NGC884、869:两个星团都完全被分解,整个视野内充满星点,非常美丽。 NGC5139:如棉花球,有些颗粒感,希望可到南半球再试。 总结: 没有暗角问题的 Leica 10X50,是非常值得保有,但它的重量和不甚足够无限远距离对焦容许度调较令我需要有枝较平的辅助镜:奥林巴斯的 EXWPI 8X42 (近期换了 Nikon 10X42SE
39、)。 3.3 LEICA BR 系列简评 2003 年中,LEICA 推出了新系列双筒镜,旨在巩固其市场。简单而言,BR 改善了以往为人所垢病的重量问题,亦在某程度上改善了光学素质。 机械结构方面的主要改动有: 大幅减重和修身,使之成为同级镜中体积最小者。 采用旋转式眼盖。 镜背部加上手指握位。 随镜附赠抹布、目镜和物镜盖等。 光学素质的主要改动有: 棱镜镀膜素质进一步提高,提升亮度表现。 (据闻采用低色散物料),压抑中央色差到最低水平。(边缘仍有色差) 11影像锐利多半点。 以 10X42 而言,BR 的确比 BN 光少许及锐利少许,但主要改进仍在机械及重量方面。 8X42BL BL 是皮革
40、版,机身没有包胶,但跟机附皮套。8X42 极可能是,整个系列中最值得考虑的一枝。8X42 光学非常出色,比 10X42 锐利和光亮不少,而 BL 系列的实物比图片精美许多,古典机械结构味道非常浓厚,处处流露出M 机味道。SWAROVSKI 的 EL 手工水准终于有对手矣! 10X50BR 是笔者现今的主力观星机型,机身比上代纤巧不少,光学表现则差不多(在亮度、锐度和中央色差方面改善了半点)。在夜间观星和 10X50BA 之分别可说完全没有。 缺点: 承袭了较明显的边缘场曲(仍比蔡司 FL 轻微)。 镜内腔仍不时可见到有尘、碎屑等。LEICA 的品质控制似乎没有改善。 边缘色差仍没有得到良好修正
41、。 价钱贵了不少。 总评:这是一个全新系列,改善重点落在机械之上,光学指针和上代比改变不大,似乎仍未到换镜时候。 124.Nikon 10X42 Superior E (特详分析)视场:6 度 出瞳距离: 17.4mm 重量:710G 棱镜:普罗型 分类: 中型镜 雅号:硬技术指标最高的不防水双筒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 4000 A.简介 众所因知,尼康是一个摄影界中响当当的名字。其尼柯尔镜头的清晰锐利度向为人所称颂。自 1917 年以来,尼康生产了超过 2500 万枝尼柯尔镜头,因而累积了不少宝贵的光学经验。此外亦不要低估其高品位的双筒镜。著名的 8X30E 自 1959 年面
42、世以来,一直被受观鸟家的推崇,当中包括不少欧洲观鸟家! 自 90 年代科技普及化以来,名贵的相位修正镀膜屋脊棱镜屋脊镜把传统的普罗棱镜双筒镜打过落花流水。欧洲大牌子都主力生产屋脊镜,一下子将普罗棱镜双筒镜推向死角。而著名的 8X30E 亦开始力不从心,变成古董。或许尼康不想书看到普罗棱镜双筒镜在高档市场的没落,决定在 1995 年推出一系列以观鸟家为对像、足可震撼市场的高档普罗棱镜双筒镜,以 10X42 超级 E 打头阵,之后也推出了 8X32 和 12X50 型号。这 SE 系列很快便在市场引起回响。不少观鸟杂志和网上评论都对之赞不绝口。好奇下我买了枝10X42SE,亦因而可和本身已有的 L
43、eica 10X50 BN 作一客观比较。 B.价钱: 很少评论会由价钱开始,但 SE 是例外。表面上它卖约 4000 多港元,以高级镜种而言好像不太贵。然而它只是一般传统镜型,连防水功能也欠奉。比较一下,被誉为最佳天文双筒镜的 Nikon 7X50 SP 亦只卖5000 元上下!以这价钱而言,它一定要有些特别本事才行! C.机械结构: 它的外型毫不起眼,但一握上手时便知它的素质非比寻常。棱镜镜室经过特别设计,蛋白聚合物表皮使它13的手感极佳,手持容易稳定。镁合金制的机身很轻巧,结构以 Porro 来说亦算坚固。 SE 对焦方式因循传统,采用传统外置式设计。手动对焦时目镜座会上下移动。右眼对焦
44、时要转扭右眼目镜环。最大败笔是它的眼杯亦采用橡胶设计,在多人试用场合时倍感不便。希望日后它采用旋转式眼杯设计吧! D.光学品质: 总的说来,大部份网评都颇为准确,当中亦有些稍夸大的报导,但 SE 的确拥有杀手般的光学品质! 影像锐利度和清晰度完全一流。它的锐利度在日间场合下至少稍为超过一枝 Leica 10X50 BA。影像清脆明快,星点直到视场外围 80%仍呈点状,比不少高价机型佳。但可能因棱镜较细,夜间观景时边缘较暗,结果影响观星效果。此外亮星点比较闪烁,观测效果不及 Leica。 反差表现也属一流,SE 的色调较白。除了观看阴天时日间场合灰蒙的大厦外墙稍呈粉红色外,颜色也很准确,这可能和
45、它对红色有较高透光率所致。相比下 Zeiss Dialyt 和 Leica Compact 的影像较偏暖黄。个人觉得暖色较佳,但这可没有准则。 60 度的表观视场已够阔,然而 Zeiss Leica 高级机机型的视场则更阔。提醒一句:长出瞳距离阔视野的机型是会使人上瘾的! SE 最令人惊呀的是它的亮度。它的亮度肯定比 Leica Swarovski 等同规格镜型更光!它的亮度或有可能超过 10X50 BN这虽未能证实,但 SE 的超级亮度可想而知! 色差和一般像差也很轻微,现实中亦没有完全无像差的广角双筒镜。即使萤石镜亦有色差。有人说 SE 用了 ED 镜片,但己遭厂方否认。唯一较大问题可能是
46、其棱镜较细了点(以配合人体工学),导致在夜晚观测时视场边缘的亮度较暗,日间场合则无此问题。 至于出瞳距离方面,当然它是足够长有余,但太长也不太好,倘偌眼睛不是对准出射光瞳,视场便会出现浮动黑影。把眼杯半反有助消除问题,但视野可能稍为亳变窄。其实出瞳距离只要是足够已可,太长也没大好处。 SE 最大败笔是物镜距镜筒边缘太近,日间眩光影响较严重。此外 SE 己被肯定会入尘的! E.总结: 14Nikon SE 的表现的确是和欧洲机型可一较高下,各有所长。个人喜欢于日间使用 SE。在夜晚观星则使用Leica BN。此外 SE 并非防水,所以要尽量避免水气入侵机身之内。其结果是它不是一枝全天侯望远镜。另
47、外它的深蓝色镜面镀膜无疑优良,但它较为“啜手”,不像 Leica/ Pentax 般容易用光学抹布即可清洁。若不小心使用,可能很快便要换镜!5.Nikon Prostar 7X50 视场:7.3 度 出瞳距离:15.6mm 重量:1.42KG 棱镜:普罗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 7X50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 5000 这枝几被神化的传统独立对焦巨型普罗棱镜型航海镜一直被誉为为最佳的 7X50 (Astronomy 1992 November),差不多是一个神话,近日得到一位镜痴中的镜痴相助,得以试用数天,终于有幸揭露她的面纱,也对 Nikon 的旗舰产品多些了解,当然亦丰富了我
48、的试镜经历。未看过 SP,怎算是发烧?! SP 外型是最最最传统的双筒镜。物镜边的红圈表示其顶级品质。先试其机械素质。SP 外层没有包胶,表面仅以硫化锌皮包着,不经撞击,若不小心使用机身非常易有花痕,实在不方便野外粗用。机身虽为防水注氮设计,但不太重,以同级品位来说已算轻巧,但又似乎单薄了点,不及 Pentax PIF, Fujinon FMT般粗犷扎实。棱镜室也不及 PIF 般巨大。对焦装置则属一般。 光学表现方面,简单来说,是非常好但不算出乎意料,表现实和前述同级对手基本相似,各有千秋。镜面镀膜为扁暗绿色而目镜面则为紫红色。目镜和 Pentax PIF 的大少一样,比 Fujinon 的细
49、,出瞳距离也稍短。它的影像表现当然一如同级机种般清晰锐利硬朗(但 7X50 低倍下的影像通常都很锐利。),立体感强、色彩鲜明浓郁、颜色准硝确而反差极佳,色差极轻微至近乎不见(比 Fujinon 佳),影像直到边缘仍很清晰而变形极小,整个视场亦很平坦(但表观视场很细! 只有 51 度!) 它的光学规格的确没有什么错误,外围成像极佳,比同级镜来说可能在边缘像差控制方面占一丁点优势,但以复杂目镜设计来矫正轻微的外围像差则会稍为牺牲亮度,而且出瞳距离也偏短。 综合而言,光学上它的确是一枝好镜,其基本素质和 Pentax PIF、Fujinon FMT 大同小异。 但实用性欠佳,窄表观视场也令它对比其它 7X50/10X50 凸显不到优势。当然 Nikon 这商誉是值多一点价钱。浓缩评15语应是:one of the best 7X50s in the market,but not the best binocular available,period。 6.Nikon 8X20 Venturer LX视场:6.8 度 出瞳距离:15mm 重量:275G 棱镜:Pechan 五棱镜 分类:袖珍镜 雅号:最佳袖珍镜之一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 2400 Venturer 系列是 Nikon 自 90 年代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