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淡工科院校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途径黑龙江工程学院 郭向宁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文化,将文化视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将民族文化视为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视为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教育,将教育列为社会建设、民生大计的第一件大事,视为民族振兴的基石,而且将教育公平视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文化在十七大报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素质教育既涉及教育,又涉及文化,其实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本质上是强调了教育的文化属性,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提高人的素质。21 世纪是全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同共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世界的世纪。理
2、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即是这种构建体系中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元素。文化素质教育的绩效如何,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理工科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工科院校应该是专业学识层面上的创造者、传播者、应用者,学生在大学里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根据我国现代进程现实,人文大学理念对于工科院校更具有现实意义。人文知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在于,能促进人心智的成长与发展。工程界卓越人士成功并不只是来源于一项专门的知识或技术特长,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日积月累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文化修养。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们在观
3、念上对此类院校的定位误解。所谓“应用型”工程师,仅仅是指其工作主要是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对同类工程的理论思考。但是所有工程问题的最优解决,有赖于工程师在工程技术规划设计中把追求工程经济效益与人性化设计、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等社会问题进行综合思考。这无疑要依赖于工程师认知结构的优化和知识体系的拓展与完备。关怀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人学理论,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性关怀的教育,它特别关怀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与人文主义内涵是相符合的。人文主义注重自由与理性,它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
4、维护、追求和关切,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人的理想人格和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内涵在于追求理性与自由。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紧密相联,又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实意义。同时,人文传统作为当代青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又与民族未来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因此,素质教育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 就是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从而成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学科作为人文态度的启
5、迪之学或所谓人生教化之学,其涵盖的学科主要是哲学、文学、史学等。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研修人文学科的兴奋点不只在他人文知识的获取,而更在于人生的彻悟与精神的洗礼。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学院不断向大学升级、普通大学不断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偏向于知识、学术、科研。目前评价大学质量、评价教师好坏的唯一尺度,就是学术与科研,如论文发表数量、获科研奖项等等。在这样一种导向下,我们的大学比较热衷于研究学问,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出来后,立即会有许多学者把它抽象出来变成行而上的概念,然后开始纸上谈兵的把它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再传授给学生,却很少有人去把行而上的知识变成为行而下的工具和技
6、术。学生们也只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去学概念、学知识,学那些教材上十几年前的虽然很系统、很完整却已经是过时了的学科知识。而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真正需要的两种能力生存素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则缺少训练。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注意到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所有工科院校包括研究型工科院校都在招生简单中明确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许多应用型工科院校都在力图向“研究型”工科院校甚至综合大学发展,以摆脱“应用型”的帽子,进而由学院升格为“大学”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 21 世纪,中国要成为经济大国,必须同时抓经
7、济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两个方面都不能绕开人文科学教育,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来说人文科学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来说,人文科学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脱离人文科学教育而谈论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精神文明建设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对于增加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工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应用的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来说,教育即是素质教育。谈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
8、素质教育是教育题目中应有之义。没有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不完整的,更谈不上素质教育。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到了 20 世纪中叶,这种忽视人自身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核扩散、环境污染、精神危机等。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加以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很多人在知识、能力、观念上都没有问题,但在精神上却缺少青年人应有的力度和朝气,其中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意志力方面。意志力对于
9、青少年来说,是比知识还要可贵的东西。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于一个人来讲,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许多经济学家都把意志和事业心看作是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同等重要的第四生产要素。我们的学子,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精神疲软,纵然智商高、聪明、思维能力强,对于现代化事业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不是说要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吗?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根本谈不上有个性,更谈不上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讲全面素质教育而不讲培养坚强的意志,等于只讲躯壳而不讲灵魂。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力教育,从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气质。综上可见,人文学科最根本的功能是对人尤其是青年一代
10、的培养和塑造。大学师生对人文学科的涉猎、研修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我们要使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不演化为单纯的科技工作者,不蜕变成狭隘的技术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甚至是拜金主义者、个人主义者,就必须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因此,我们力主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适时有效地研修人文学科决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思考与长远构想。新世纪,中国的高等工程专业教育亟需人文学科的跟进。进行工科院校科学与人文的重新整合,总的看来有两种思路。一是加强人文科学建设。这种思路是加大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所设置的人文学科和课程。因为学科学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
11、人性意义上的人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诸如语言、文学、艺术、逻辑、历史、哲学等,不仅用在实际的学科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日常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构建是深层次的思路,不单是人文教育,而是对人之为人的重新反思,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精神。与第一种思路有关联,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更多的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与需求。在实践中要重视以下三点。其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把弘扬人文精神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教育的各个过程。其二、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12、本着“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为切入点”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文化课程体系、以经典阅读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网络教育在内的四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为以提高能力为本,多单一的培养模式转到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积极营造“人之为人”的道德价值育人环境,把创业教育引入学校教育。其三、对教师进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尝试理工科教师与文科教师共同交流,建立理工交融的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中的人性教育。要确立教师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建立浓厚的人文思想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促使教师在文理交融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在专业教学科研中孕育人
13、文精神,在人文思索里诞生新的科学。总之,应用型工科院校在转变观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模式。要编写适合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实际水平的相应教材、课外读本。从而形成工程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得益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应注重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工科和文科“兼收并蓄”的学习观念,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侧重社会实践能力的落实。这样,应用型工科院校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工程师” ,而不是只知道干活的“工匠” 。这样,应用型工科院校便能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郭向宁,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电话:0451880502821580451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