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 全国助残心得体会今年 5 月 20 日是“全国助残日”,各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主题,开展助残活动,呼唤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群体。中国有超过8500 万名残疾人,他们都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也有权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注。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截瘫残疾人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也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
2、生活和教育。残疾人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实际行动的有效性就是法律效用的生动体现。为了更好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可以从教育、就业、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着手。重视残疾人的针对性教育。2017年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行。该条例突出融合教育理念,强调在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还注重普通学校的个性化硬件设置,为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提供资金、师资力量。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背景,还需要心理学、康复学、医学等多专业综合知识体系,通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残疾人教育提供最有力的保障。通过特殊教育教师的补助津贴,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
3、保障。采用集中就业与分散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建设。我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有 1700 多万,大部分有就业的愿望和能力。为普及残疾人就业,政府采用税收减免的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参与企业运作。在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培训方面,鼓励企业为残疾职工进行专门的岗位技术培训并定期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为残疾人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创新文化共享形式,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共享的作用。如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电视频道开设专门的新闻手语翻译版块,并在电视节目加配字幕。发挥基层组织志愿者的作用,通过“说电影”“听画展”等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畅通感受艺术与生活的渠道。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实行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创新一直都在路上,早年间深圳就投放运营了 100 辆无障碍出租车,2015 年公交导盲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各条公交线路上逐步置换低地台无障碍大巴,地铁站点也进行了无障碍建设。随着生活舒适度期望值的提高,特殊群体生活环境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并提供优先服务或辅助性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政府、企业、社会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