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第4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鉴赏诗歌语言就是品读其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体味其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考向一 炼 字考向二 诗 眼考向三 炼 句考向四 语言风格,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形象的效果。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叠词等。,考向一 炼 字,| 解题锦囊 |,(2017山东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对点例证 |,【注】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
3、,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 一阳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 对点小练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_ 解析 “疑”是动词,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动作发出者是作者,此时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弟弟。自己所在之地可能都下了雪,那远在京城的弟弟恐怕更冷吧。由“忆”及“疑”,由“疑”及“忆”,在时间上把冬至与往昔联系起来,空间上
4、把客居之地与弟弟所在之地联系了起来,情感上用担忧与挂念将自己和弟弟联系了起来。所以可以从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前后呼应等方面作答。,答案 “疑”字把诗人客居之地所闻所感与弟弟在京城生活的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考向二 诗 眼,|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
5、的题目。 闻 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点例证 |,答案 此诗“诗眼”为“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其声,“梦初惊”写泉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应。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
6、声无法与之相媲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对点小练 |,【注】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_,解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随意的装束,点明了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
7、满眼愁”写诗人当时的感受。西风卷地,可见秋风强劲;“满眼愁”,则是西风席卷下百草摧折、寒气袭人的肃杀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登楼远望从故都传来的烽烟,深忧边境的情况,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更加愁上加愁。五、六句直接抒发了山河兴废难料,自己身世安危未卜,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愁绪。最后两句借“横槊赋诗”已经不再有,表达自己对只能在梦里追忆梁州战斗生活却壮志难酬的无奈。全诗边记事边抒情,将愁绪与爱国之情蕴含其中。,答案 “诗眼”是“愁”。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尾联
8、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赏析语句题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不能完全等同。,考向三 炼 句,|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对点例证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
9、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答案 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抒写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快哉亭
10、: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 对点小练 |,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新奇,请简要分析。 答:_ 解析 这是一首写人生感遇的诗,从注释可知“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而诗的内容呈现出对年老病后凄凉落寞生活的叹惋,这种人世遭遇和晚年心情是“秋风发上生”的基础。秋风不仅吹动人的头发,更是吹白了人的头发。 答案 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的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从头发里生出,这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
11、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考向四 语言风格,| 解题锦囊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辛稼轩神道 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 对点例证 |,【注】 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天党:即上党,太行山最高处。辛弃疾年轻时任抗金义军掌书记,随首领耿京抗金,活跃在太行山区。阴符:兵书。宰:坟墓。 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
12、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答案 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诗人对辛弃疾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经典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对点小练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13、。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解析 “闻说”二字领起词人的想象,词人由阆州,一下子想到了仙境阆苑,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属于“飘逸”范畴。再结合全词来看,时空转换比比皆是。如由眼前的重逢,想到十年前的“同唱第”;由眼前的“薄宦老天涯”的失意,想到十年前曲江宴上披红戴花的得意;由人间僻地,想到天上仙境。这些时空转换,挥洒自如,灵动飘逸。,答案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