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9.50KB ,
资源ID:1001032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0103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教文化学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教文化学习资料.doc

1、1第一讲:道教与道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我们把这些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内在因素;一类是宗教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两部分: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外在因素有两部分:1.宗教的行为或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一 、道教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专家李养正在道教概说一书中为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我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存在、神仙可求论和诱使人们方术修持以追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和用祭祀醮仪以祈福免灾为主体内容和特征;文饰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纬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份为神学理

2、论;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性质的宗教” 。如何理解道教文化?凡是以道教精神作为指导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及其结果就是道教文化,广义的道教文化包括道教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狭义的道教文化,则是指道教的精神形态,诸如道教哲学、道教仙学、道教医学、道教科仪、道教音乐、道教美术、道教文学等等。二 、道教的基本特征1.它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包含有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教意识与民族文化。2.道教的内涵庞杂,但神仙信仰是其核心内容。3.具有理想主义精神:世俗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大公平、和平的世界;另一种理想境地叫“仙境” 。4.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个性意识: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乐生、重生和贵术。5.崇信万物有灵,

3、是多神教 。6.具有三教(儒、释、道)合一的内涵。三 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年代。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 道家与道教各自有不同的代表人物。道家有老子、庄子,杨朱、列子等,道教则是葛洪、陶弘景、成玄英等。 道教中的老子是神而不是真实的人。 道家是哲学。先秦只有老子哲学、庄子哲学,及其相应的学派。学术界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是东汉以后的观念,这个 “道家”仍然属于哲学范畴。 道教是宗教。它有团体、教派、教义、宗教规范仪式、宗教组织、固定数量的信徒、共同信奉的经典、固定的传布地区等。这使它区别于道家,而与儒、佛并称三教。第二讲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2一 、道教的产生

4、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外戚与宦官彼此争夺权力,把持朝政,社会动荡不安,豪强兼并土地,农民受到残酷剥削,或无家可归,自然灾害频发,瘟疫流行,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宗教的产生成为客观的社会需要。太平经的问世、太平道的传播、巴蜀五斗米道的兴起是原始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三件大事。太平经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 ,东汉顺帝时期成书,道教最早的重要经典。其思想内容主要是神话老子为天神,宣扬“精、气、神”三者混一的长生成仙之术和“天、地、人 ” 三者合一的治国之术。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剥削、均平财 产、追求太平社会的愿望。它的问世标志着道教基本教义的形成,对道教集团的创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太平经从“阴阳平衡

5、”的角度,反对残害妇女:“今天下失道以来,多贱女子而反贼杀之,令使女子少于男,故使阴气绝,不与天地法相应。天道法,孤阳无双致枯,令天不时雨。女者应地,独见贱,天下共贱其真母,共贼害杀地气,令使地气绝也不生,地大怒不悦,灾害益多,使王治不得平。 ” 认为不尊重妇女、残害妇女会破坏天地阴阳平衡,导致自然灾害,乃至损害社会稳定与和谐。 太平道东汉灵帝时,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 ,利用太平经在中原地区传布太平道。奉“中黄太一”为最高神,以跪拜首过、符水呪语为人治病。十余年间,徙众增至数十万,遍布青、徐、幽 、冀、扬、兖、豫八州。设立三十六方(“方”为教区组织)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统

6、领其事。张角于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发动“黄巾起义” ,后被统治阶级镇压,太平道从此消声匿迹。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144 年) ,张陵字号天师,学道蜀郡鹤鸣山,创立了原始道教的另一派天师道 。因奉道者须缴纳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嗣天师位,继续传道于巴蜀。五斗米道亦以清祷首过、符水禁呪为人治病,奉老子为教主,以五千文为经典,设立二十四治(“治”亦为传教区,主要分布于巴蜀汉中地区)置祭酒统领道民,众多者号称治头大祭酒。汉末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雄距巴郡、汉中近三十年,境内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皆信向之。直至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入汉中,张鲁投降,五斗米道政权才被消

7、灭。五斗米道众大量北迁。二、天师道的分化与改造天师道的上层发展与官方化东晋葛洪系统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为道教构造种种修炼成仙方法,并建立了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并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结合,道徒要以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否则 ,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为道教官方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抱朴子内篇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对后来道教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还首次对道经进行分类与著录。 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 士族加入道教与道教新经典的出现相传由葛洪岳父鲍靓炮制的三皇文(天皇文 地皇文 人皇文的合称) ,授予葛洪,经后人改纂增益后,形成了十余卷的三皇经 。东晋末年,葛洪

8、族孙葛巢甫构造灵宝经数十卷,并编造了从葛玄以来葛氏家族传承灵宝经的谱系,使之成为道教重要的新经典。江南句容士族许谧父子与杨羲等人炮制了上清经三十余卷,东晋末,经后人改写增修,使之风行于世。三皇经主要内容是以符图召神役鬼和存想神仙真形; 灵宝经重视符箓斋醮、3劾召鬼神、诵经为主要内容。在贵族和下层民众都广为流传。 上清经理论认为人身各部位均有真神镇守,修道者存思服气,并用符呪,可以飞升成仙,在士族中大受欢迎,势力后来居上。上清经 灵宝经都大量吸收佛经义理,如涅槃轮回、因缘业报、阴司三界之说,并对儒家道德规范、礼法制度和佛教戒律仪轨加以吸收改造,以构造道教的戒规醮仪、宫观制度等。北魏太平真君年间(

9、440450) ,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崇信道教的魏太武帝和宰相崔浩的支持下,自称奉太上老君的旨意, “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 ”,抨击民间道教,将儒家的纲常伦理列为道教戒规,吸收佛教轮回思想,模仿佛教仪轨,制定乐章诵诫新法, “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并代张陵为天师,是为北天师道。442 年,太武帝封寇谦之为国师,至此,道教首次获得国家宗教的地位。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经,构造“三洞真经”(洞真上清经、洞玄灵宝经、洞神三皇经)体系:三洞经书目录 ,共 1228 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吸收佛教修持仪式, “著斋法仪范百余卷”;改造天师道斋法以请神收鬼、

10、祈福为主的巫术特点,以设会礼拜为主,强调以斋戒作为道德和心性修养之本。称为南天师道。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 齐梁道士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 ,排列神仙等级,建立了以元始天尊为首位的道教神灵崇拜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主张三教合流;开创了道教茅山宗。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 五斗米道在民间的弱化与新道派的出现 龙虎山天师派 茅山上清派 閤皂山灵宝派三 、道教的兴盛与发展隋朝重佛,唐朝崇道道士为李渊开国、为李世民争权有功。利用老子提高门第,神话其统治。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立祠祭拜;提高道士地位,加以恩宠;兴建道观;设立道举制度,以老子 庄子 文子 列子 (“四子真经” )开科取

11、士,设置玄学博士;以道德经为诸经之首,士庶家均须藏老子一本;搜集、整理道书,第一次编纂道藏目曰三洞琼纲 ,总计 3744 卷,称开元道藏 ;大力倡导斋醮和道教乐曲。茅山上清派在唐朝取代天师道成为正宗 修炼方法上“内丹”的兴起隋代道士苏元朗在罗浮山修炼,号青霞子。著旨道篇 、 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 ,首次阐明内丹修炼之法,提倡“性命双修” 。唐代,内丹盛行,内丹理论与方法越来越系统化,倡导者以钟离权和吕洞宾最为著名,著有钟吕传道集 ,其内丹修炼术谓之“钟吕金丹道” 。为后世的全真派所祖。北宋时期内丹术广泛传播开来,宋初的陈抟和神宗时期的张伯端对内丹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张伯端号紫阳真人,著悟真

12、篇 ,至四传弟子白玉蟾形成“金丹南宗派” 。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假托 “天书” 、 “异梦”造出赵姓始祖、道教神人赵玄朗;并用 6 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 卷。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天禧三年(1019 年) ,编成 7 部,4565 卷,称大宋天宫宝藏 。4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 5387 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 。政和年间又增补至 5481 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 ,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宋徽宗封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以先生号。龙虎山天师开始受到瞩目。南宋道派分立南宋道教除旧有的龙虎天师、茅山上清、閤皂灵宝三山符箓外,新派众多, 主要有从天师道衍化而来的神霄派、天心

13、正法派,由上清派衍化而来在民间影响较大的清微派,从灵宝分化而来的东华派、净明派。还有白玉蟾创立的金丹南宗派(后归入全真派) 。北方金代道派的纷起金人统治中原,不愿入朝为官又不愿参加抗金的汉人,往往走上了消极隐遁的道路。这一时期新产生的道教组织,得到他们的拥护并加入。金初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七传后逐渐合于正一道,其后有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大道教) ,入元不久而衰落。金世宗大定 7 年(1167)七月,由王重阳开创了全真道,日后全真道由于受到元代统治者的支持而盛极一时。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插入王重阳劝诱马从义入道的有趣经过)金大定年间(1191 年)

14、,编纂大金玄都宝藏 ,计 6455 卷,10 年后毁于火灾。元太祖十五年(1220)正月,丘处机率弟子 18 人自莱州北行,于 1222 年四月,至阿富汗北境,见元太祖,进言不嗜杀人、敬天爱民、清心寡欲三策。丘处机有意重修道藏 ,其徒宋德方担纲,宋之弟子秦志安为主要助手,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费时 7 年,于 1244 年编成大元玄都宝藏 ,共 7800 余卷。以一派之力编修道藏 ,是道教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其余皆为官修) 。宪宗五年(1255) 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全真派派败讼,受到沉重打击。经书遭到焚毁。丘处机开创了全真教龙门派迅速发展。南方的天师道为与全真道抗衡,遂与上清、灵宝、净明等符箓派

15、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 ,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符箓各派遂由正一派统一。从此,天师道又名为正一教、正一道。道教遂正式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宗派,在明代继续流传。四、明代道教的发展明太祖三教并用,道教主要扶持其中的正一派。明成祖崇奉“玄武”与大规模修建武当山宫观。明初推崇道教与唐初期有异曲同工之处。明英宗时,正统九年(1444)开始修纂道藏 ,次年告成,称正统道藏 ,共 5305卷 。此举对道书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明万历年间增编续道藏 。明代诸帝皆崇道,以明世宗朱厚璁为最。道教社会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前所未有。明中叶后官方道教的衰微与民间道教的活跃

16、。五、清代道教的衰落清代统治者素无道教信仰,采取限制措施,道教衰落。但是,全真道以龙门派为主体在清代得到大的发展。清初龙门派七祖王常月,建立了公开传戒制度,并得到清廷的支持。使之成为近现代全真教中最大的支派。思考题:道教历史上最早的重要典籍是什么?5道教历史上编修道藏有几次?请加以简要叙述。为什么太平道销声匿迹而五斗米道得以延续至今?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与表现是什么?第三讲 道教的思想渊源一 、古代宗教与巫术思想 二、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三、道家思想四、黄老之学先秦道家后来演变为黄老之学。其以道家的清静养生、修道成仙、无为治世思想为主,但汲取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部分内容,而被称为黄老术的新

17、道家学派。其养生术亦演变为道教的修炼方术,奉黄老术的黄老道家便是道教的先驱。五、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六、谶纬神学七、 易经中的思想八、佛教的影响第四讲 道教神仙与节日道教神仙诞生或降世、飞升或成道的日子,以及某些特定的纪念、追荐的日辰,道教宫观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民间信众也可以参加,这就是道教的节日。西汉时期,署名刘向所撰的列仙传是我国第一部流传至今的神仙人物传记。所及仙人时代,自神农一直延续到汉代,不论出身贵贱,人人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成仙。黄帝、老子被列为神仙。列仙传对葛洪神仙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神仙传可以说是前者的续篇,除有少数重出,所记主要都是秦汉时期的人,许多是史书记载

18、的人。道教三十六天从下至上分别是:圣境四天(三清境,大罗天)四种民天(四梵天)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道教的“三十六天”说,分别以诸神品级高低居住不同天,高处三天为三清所居。三清境与三清道祖圣诞:三十五天,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居。玉清节,冬至日.三十四天,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居。上清节,夏至日.三十三天,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太清节,于武丁二十四年(前1301 年)二月十五日卯时生.四御又称“四辅” ,是辅佐“三清” 、玉皇执掌天道的四位尊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四月初十八圣诞)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北极星6紫微宫南极长生大帝(五月初一圣诞)执掌人间寿夭祸福;

19、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二月初一圣诞)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主宰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帝祇(三月初十八)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河山之秀。三官圣诞天官、地官、水官源于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比三清尊神要早。 历代神仙通鉴云三官乃是元始天尊口中吐出三子,分别于春一月月望、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日降落人间,就是尧、舜、禹三人。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将三官与三元结合。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解厄日。近代,天官为福神与禄、寿并列三神。东王公圣诞列仙全传称木公, “天下未有民物时,钟化而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公。凡上天下地,男

20、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先拜木公,后谒金母,受事即毕,方得升九天,入三清,礼太上而观元始。 ”三教搜神大全又称东华帝君, “与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 ”其诞辰为农历二月初六。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初九日)商周以来,信奉最高神天帝、上帝,视天、上帝为一体,有昊天上帝、皇天上帝,西汉有五方帝及太一,东汉末以北极星为天皇大帝王莽至唐宋,国家祀天大典,皆以祀皇天(昊天)为主。道教玉皇、玉帝之称,最早见于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 ,但列为玉清境元始天尊属下,玉皇道君、高上玉帝分列右位第十一、第十九,地位不突出。民间信仰中称“张天帝” 、 “张天翁” 。唐代,玉皇、玉帝之称渐趋普及,唐诗中常称天帝为玉皇

21、。白居易梦仙: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宋徽宗时上尊号为昊天玉皇上帝。玉皇超越三清。 “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 。此后,道教的玉皇、国家祀典中的天皇和民间信仰中的张天帝逐渐合而为一,超越三清,在民间信仰中,成为最高的天神。西王母的演变西王母信仰本流行于西北祁连山一带,半人半神,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有古代图腾崇拜之痕迹。至战国时期在中原亦相当普及,但已经半人半仙。 穆天子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

22、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汉武帝内传七月七日汉武帝会王母:“王母至也,群仙数千,光耀庭宇。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王母则“文采鲜明,光仪淑穆,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7东汉后,道教将其演绎为元始天尊之女,并将其与东王公相配。唐代以来,玉皇大帝信仰兴起,人们又把西王母与之相匹,称为王母娘娘。第五讲 道教医学与道教修炼第一节 道教医学的核心传统中医学一、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医经” (医学理论如黄帝内经)与“经方” (治疗方法如神农本草经 、

23、 本草纲目) 是中医学的主体。中医学理论体系在两汉时期基本定型,至今未有重大改变。 诊断技术方面,当时已采用“四诊”望、闻、问、切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化却不是官方医学的特征,而是由广大的民间医生完成的。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一) 脏腑学说脏:肝、 心、 脾、 肺、 肾、 心包 实质器官。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空腔器官。有关脏腑功能的描述,基本是建立在古代粗浅解剖的直观认识之下。五脏在体内,但其形象、功能却表现在外。如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舌为心之外官,胆外应眼瞳鼻柱间,主力气、毛发,脾外通唇、开窍于口等配合关系,均客观地反映了人体外部器官与内脏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24、。在这个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阴 阳 五 行 木 火 土 金 水脏(阴) 肝 心 脾 肺 肾 心包 腑(阳)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甲乙为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肝属木,通于目,左目为甲,入胆经,右目为乙,入与肝经。(二) 经脉学说十二经脉:也称为“正经”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十二正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循环圈。手三阳与足三阳:阳明、少阳、太阳手三阴与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

25、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不连属脏腑,故称之为“奇” 。设立奇经八脉以喻湖泊,当正经气血有余时,就像江河之水溢人湖泊一样地流入奇经中。十二经筋:将全身的肌肉分为录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个部分十二皮部:将人体外表依各经脉循行的路径分为十二个部分十五络脉:自经脉别出,横向联系,故称之为“络” 。除十五络脉外,周身布满众多细8小的络脉。通过经络的联系,形成了人体外表、肌肉、内脏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各部分间的特定关系,以此作为依据和治疗的途径,这就是经脉学说在临床的具体运用。经络不在体表,而穴位将经

26、络具体化。(三) 病理学邪气 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中医病理学概念,也是医学中的一个哲学概念。广义的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瘀血等;狭义的邪气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如暑邪、湿邪、疫邪等,有着特异的属性与致病性。邪气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正气 是指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功能,以及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正气不“正” ,机体功能亢进或低下,脏腑间不相平衡,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何谓 “五劳七伤”1:久行伤筋:2:久坐伤肉:3:久立伤骨:4:久卧伤气:5:久视伤血,谓之五劳。1:怒伤肝:2:喜伤心:3:思伤脾:4:悲忧伤肺:5:惊恐伤肾

27、,谓之七伤。三、独特的针灸疗法传统 “经方”的两大体系:“神农草药”的药物治疗体系;“伏羲、黄帝针砭”即针灸治疗体系。针灸疗法与经脉学说联系紧密程度,远远高于药物疗法,对于针灸疗法来说,只要确定了某一病症归属某一经脉,即可施以直接的治疗;而药物疗法则以“病症药物”为最直接的认识途径。咒禁疗法本质是一种巫术行为。具体的咒禁疗法,一般是指以咒语、画符为治疗手段的法术。葛洪撰写中医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著作, 金匮要方和肘后备急方 。用水银治皮肤病比西方 12 世纪使用水银软膏早 800 年;治疗狂犬病比巴斯德 1885 年狂犬疫苗早 1500 多年;关于天花的发现,比阿拉伯人 9 世纪鉴别天花早

28、 500 多年是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在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煮水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工作者正是以此为依据,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提炼出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其善莫大焉!陶弘景总结梁以前的本草学和医药学成果,撰成了本草经集注 、 药总诀 、 肘后百一方 、 验效方等医术多卷。对解除民众的疾苦起到积极作用。孙思邈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曾西入峨眉山修炼“太一神精丹” 。唐太宗、高宗数次征召不去,而乐于山居,行医民间。极重医德,不求名利,救死扶伤,后世尊为“药王” 。 千金要方书名之意“人命重要,贵于千金,以方济之,德逾于此。 ”第二节 道教修炼理论一、道

29、教修炼的目的道教的最高目标是长生久视、飞升成仙。修炼“真功”是必须的路径。丹道:外丹 ,外部药物;内丹,身体内部的药物。乃是精、炁、神,真三宝也。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炁,9乃真功也。 晋真人语录二、道教修炼的核心概念精 气 神元精:藏于肾中。秉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又称“真铅” ,藏于肾水之中,为金水之像。动物象征为虎。元气:藏于肾中。肾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以秉受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也赖后天之精的培育。 “真气” , “原气” 。元神:藏于心中。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 ”又称“真汞” ,为木火之象,

30、动物象征为龙。后天之精:为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溉五脏六腑。存于肾中。后天之气:婴儿离开母体发出第一声哭,就开始呼吸天地自然之气维持生命。自然界清气(肺) ,水谷精微(脾胃) 。后天之神:藏在心中。修炼中,以丹田(分为上中下)为鼎炉,心为火,肾为水,肾中的一点元阳为炉下火,在鼎中炼得水火既济。通过吐纳导引任督二脉气息循环全身,经过“炼精化气” , “炼气化神” , “炼神还虚” ,而得道成仙。三、修炼中的关键部位心 肾 丹田丹田为鼎炉,心为火,肾为水,元阳为炉下火,鼎中水火既济。丹道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积神生气,积气生精。 ”四、丹道修炼的

31、程序第一阶段,补亏筑基“补锅”补益损耗的精气后炼丹。百日筑基。第二阶段:下丹田“炼精化气”初关丘处机大丹直指论河车:元气“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生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二脉通,则百脉皆通。 ” “十月胎熟” 。第三阶段:中丹田“炼气化神”中关用真元之气贯穿、滋养五脏神。 “九年丹成” , “七返九还” 。第四阶段:上丹田“炼神还虚”上关炼六年“金丹返还”之功,炼成阳神, “出神” , “炼神合道” ,得道飞升。前三阶段为命功,后一阶段为性功,即所谓“性命双修” 。第六讲 道教的宗教仪式道教的宗教仪式包括日常的敬神礼仪,日诵早晚功课,举

32、办斋醮祀典,为入道者授箓(正一派) 、传戒(全真派)等。常见敬神礼仪对神、仙、真人之礼平日朝神:三礼三叩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和各种斋醮道场:三礼九叩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再重复两次即为三礼九叩。敬香101)选三炷香,不要断香。2)燃香。明火不可用口气吹灭,左右摇灭。3)双手举香齐额,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道教徒默念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 。多尊神像,先上正位,次左 1 柱,再次右 1 柱。5)上香毕,即行叩拜礼。所谓烧香拜神也。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经文与诸神、真仙圣号;歌赞诸神真仙的功德。道教早期诵经为直诵,主诵老子五千文 。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

33、起受儒家有音乐伴奏的礼法仪式影响,改为乐诵。全真派王重阳建立丛林制度,规定住观道士必须上殿诵经,定为必行的功课。近代形成二课(早课、晚课)制。日诵早晚功课卯时(早 57 点):诵清净经 、 心印经 、 消灾护命经 、 禳灾度厄经等道经,以祈求延生平安。酉时(晚 1719 点):诵救苦拔罪经 、 升天得道经 、 解冤拔罪经等,以超度亡灵。此外,午时诵三官经 ,赐福、赦罪、解厄;子时诵皇经 ,可增补神灵,合助道力。诵经礼仪。 全真清规和道门十规载:一是以钟声为号,道众按序排班。 “待殿上钟声初响时,童子上殿列班在内;二通钟声,耆宿上殿列班在外;三通钟声绝尽,主者上殿居于正中。诵经已毕,童子先出。

34、”二是必须斋戒身心,神畅气和,句真字清,调匀声正,不得“语言接对,嬉笑谈谐,思念不专,薰秽披诵。 ”此外,如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申、戊寅、戊辰) ,不能焚香、诵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称“戊不朝真” 。 “鬼哭日”唱诵澄清韵 、 举天尊 、 吊挂 、 提纲 、 小启请等韵。然后念“八大神咒”(即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地、净天地、祝香、金光、玄蕴) ,完毕依次诵清静经 、 消灾护命经 、 禳灾度厄经 、 心印经 。诵三清、四御、南极、北五祖、南五祖、七真、普化(雷祖)等宝诰。 (宝诰毕,若逢初一、十五日,举行早坛经出坛仪式。 )普化诰念毕,高工提提纲 ,接着起天尊板 、

35、中堂韵 。 (逢祖师圣诞,念祝圣文 )念忏悔文 ,然后起小赞韵 。接着诵念灵官咒 、 土地咒 。唱诵三皈依 ,诵毕三礼天尊。早课结束。晚课首起步虚韵 。配步虚韵之词,为步虚词。接下来吊挂 、 提纲 、 小启请等韵。然后念玄蕴咒 。诵救苦拔罪经 、 升天得道经 、 解冤拔罪经 。11诵宝诰:斗姥宝诰 、 三官宝诰 、 玄天宝诰 、吕祖宝诰 、 丘祖宝诰 、 萨祖宝诰 、 灵官宝诰 、 救苦宝诰 、 报恩宝诰 。 (宝诰毕,若逢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电日初十四,要举行出坛仪式,祭孤度亡。)诵报恩宝诰后,起小赞韵 。诵土地咒 。吟唱三皈依 ,毕,朝上三礼。晚课结束。斋 醮 道 场古人在祭祀或举行祀

36、典前清心洁身谓之“斋” ,素食和沐浴是其主要内容;“醮”是古代祭神的礼仪。隋代以前,以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 ,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 。隋唐以后把求福免灾的设坛祭祷仪式,统称为斋醮。又称法事、道场。类别祈祥道场:大则为国祝禧,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为民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通过做祈祥道场,满足人们希望实现美好愿望的求吉心理。度亡道场:为去世的亲人和天下亡灵所做的斋醮道场。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人之常情。 (人死气散,魂入丰都地狱,魄化为骷髅,抛于荒郊。举行度亡道场,使已散之气得以聚集,经神灵接引超声,往生极乐之境,永离丰都苦趣)全真教斋醮科仪以杜光庭四六金书和广成辑要为准则的传统科仪。全国各大宫观基本一致。现行内容:1)早课出坛祝将科仪2)晚课出坛祭孤科仪3)祝寿科仪 4)庆贺科仪5)荐亡开坛、安位科仪 6)三元午朝科仪7)诵皇经圆满大回向科仪 8)迎鸾接驾玄律科仪9)上大表科仪 10)施食科仪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